——记延长驾校董事长张智炯
通讯员 齐祥银
一毕业就下岗,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;十年苦苦打拼,时代又给了他机会。仅凭一份执着,白手起家,从失业青年到全市创业先锋,20多年的风雨历程,他的故事足以励志。 每年为社会输送2000多名驾驶员;为汶川大地震、贫困大学生捐款达10万余元;勇挑延长县见义勇为协会会长重任;45岁,他又远上北京取经,继续创业之路,他就是永不止步的创业达人张智炯。
摸爬滚打十年奋斗路
1992年,还是个分配工作的年代。那一年,21岁的张智炯从延安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延长县副食公司。
但没想到,他“好时代赶上了坏运气”。他所在的单位濒临倒闭,加之家境贫困,为了生计,他做出了主动下岗和勇敢“下海”的决定。
那年他才22岁。
说干就干,张智炯决定在县上的农贸市场练摊卖衣服。张智炯回忆说,那时一个人坐班车从延长县到西安进货,有时一天也顾不上吃饭。特别是冬天,饿得饥肠辘辘,冷得浑身打颤,还得咬着牙吃力地拉着货回家。近一年的练摊生涯虽然没挣多少钱,但却练就了他一副好身板,开阔了眼界,见过了外面的大世面。
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中,张智炯开过饭店、旱冰场、烟酒门市……他像一个登山的人,永远行进在路上,时刻准备着。
坚守不服输迎来事业转折点
2002年,汽车已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,越来越多的人都迫切渴望掌握汽车驾驶技术,几经磨砺的张智炯发现了商机,经过几番考察,他决定办驾校。
他亲自上阵,去西安考取了教练证,又请了一个教练员,购买了两辆二手车,租用了城郊外焦家岭两亩空地,搭了临时帐篷。虽然简陋,但属于他的驾校总算是开张了。磨破嘴,跑烂鞋,他终于收了第一批学员,总共23名。对他来说既高兴又忧愁,高兴的是有了学员就有了生意,令他忧愁的是这23个学员只有2个教练员怎么能教得过来。为此,他绞尽脑汁,把学员分成早中晚三组,全天候指导演示,每天都汗流浃背、口干舌燥。等第一批学员拿到驾照的时候,张智炯的嗓子都哑了,但他心里却比谁都高兴。
经过两年努力,2004年,他几经筹措,购买地皮,终于有了自己的驾校基地。2006年,驾校车辆增加至30辆,装上了25台电脑,多媒体投影仪、全套教学挂图、模拟驾驶车等相继添新,教学设备得到了改进。
“技术不过硬的我们绝不让他过,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我们宁愿多教一会儿,少赚一点也绝不能丢了良心。”张智炯常把这句话给员工反复讲,讲信誉、重质量,是他给员工定的规矩,也是他办好这所驾校的理念。
2009年,他又筹措了230万元在胡家村建起了占地65亩的训练基地。2015年,他成立的延长驾校占地已达85800平方米,教学与办公用房58间,教学车辆52辆,教职员工68人,每年为社会输送2000多名驾驶员,他的驾校已升级为二级驾校,被市、县定为下岗职工就业与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。
执着努力 创业无休止
在采访张智炯的时候,他告诉笔者,他刚从北京考察回来。
“我准备在10月份正式加盟‘我爱我妻’中国月嫂第一品牌,在延长县做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,面向我县下岗和闲置人员,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,为她们提供家政技能培训,针对她们的文化程度,可以学习初级、中级、高级月嫂,也可以学保洁员等课程。”“我们与有服务需求的客户、企业对接,安排学员毕业后上岗就业,尤其像延安、西安这样的大城市,都是我们输送人才的目标市场。”
创业没有休止符,45岁的张智炯说,他现在还不老,他的创业故事还将继续。
来源:延安日报